快捷导航

郭沫若为什么被骂无耻文人 揭郭沫若人品到底怎么样(7)

2017-05-20 14:01:12 来源:男人世界

  然而,郭沫若深知,那么多的荣誉,并非意味着权力,自己只是文学侍臣而已,他小心翼翼,紧跟变幻莫测的形势,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,歌颂大跃进、人民公社、伟大领袖和文化大革命。解读与唱和毛主席诗词,更是如履薄冰,容不得半点差错。

  郭沫若

  1959年,郭沫若答《诗刊》记者问,批评《诗刊》主编臧克家不懂旧体诗,解读不了主席诗词,是外行。

  他以权威人士的姿态,解读毛的新诗《送瘟神》,其中两句“坐地日行八万里,巡天遥看一千河”,郭沫若卖弄历史知识信口开河:“从前周穆王的八骏日行三万里,不劳动的人一天坐着就跑了八万里,这不是比周穆王还要抖?……旧时代有整夜不睡觉贪图欢乐的人,被地球带着公转,在夜里可以看到无数的银河,这不是比唐明皇游月宫还要抖?”

  然而,“不劳动”、“整夜不睡觉贪图欢乐”无意之中触犯了最高领袖的尊严,郭沫若吓得半死,马上在《人民日报》上检讨,低声下气地说自己“在逻辑上有问题,实在是失诸穿凿”,总算躲过一祸。

  越是接近权力中心,越是高处不胜寒,郭沫若对此心知肚明。文革大幕拉开,郭沫若诚惶诚恐,公开发言主动表示:“拿今天的标准来讲,我以前所写的东西,严格地讲,应该全部把它烧掉,没有一点价值。”

  他的儿子郭世英被中国农业大学造反派绑架关押,当晚郭沫若要参加一个宴会,会见到周总理,夫人于立群再三恳求,要他向总理求救。郭沫若在总理身边坐了一个晚上,内心是天人交战,却一直不敢开口。

  几天之后,噩耗传来,儿子被造反派活活整死,人反绑着从三楼的窗户飞出,肝脑涂地。于立群痛不欲生,痛骂郭沫若怯懦自私,郭低着头,半天不说话,最后迟迟疑疑地说:“我也是为了祖国好啊。”为了自保,他将亲生儿子作为祭品,献了出去。

  一个20世纪中国难得的大才子,从“流氓”玩起,最后几乎被自己玩死。自己的名字,死后究竟会列在文人祠,还是弄臣榜?通读历史的郭沫若临终前想必为此而不寒而栗。难怪,按照他的意愿,他的骨灰没有留在八宝山,而远离都城,撒在了大寨的虎头山下。

编辑: 木槿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