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郭沫若为什么被骂无耻文人 揭郭沫若人品到底怎么样(6)

2017-05-20 14:01:12 来源:男人世界

  这几乎把参加过北伐的英雄描绘为一个投机时代的变色龙了,郭沫若焉得不记恨!再加上之后几次文坛上的论争与摩擦,到了1948年大局鼎定之际,郭沫若等到了秋后算账的机会,他将沈从文归为“桃红色”反动作家的代表,说“他们存心不良,意在蛊惑读者,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,是毫无疑问的。

  郭沫若

  特别是沈从文,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”。文化旗手郭公的这番判决,决定了沈从文下半辈子的命运,让他从此脸上刻上了红字,被逐出文坛,流放到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了。

  美学家朱光潜与郭沫若本无交恶,为了找一个“蓝色”反动作家的典型,郭沫若硬将他拉来当替死鬼。郭承认,之前他连朱的书一本都没有读过,只是临时找了一篇朱的文章,便由此判了葫芦案。

  郭沫若在文中提到一则当年在重庆流行的传说,宋美龄找冰心谈话。宋问:“国民党中为什么没有一位女作家?”冰心回问:“国民党中又有哪一位男作家?”郭沫若借题发挥,阴森森地说:“冰心在回问时恐怕疏忽了一点,国民党是可以有一位男作家的,那便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朱光潜教授了。”

  郭沫若将这位“蓝色”反动作家与蓝衣社扯在一块,让他永世不得翻身。在新政权建立的第二个月,朱光潜与冯友兰一起,成为最早在《人民日报》被迫作自我检讨的文人学者。

  第三位萧乾也是躺着中枪。这位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年轻人,因为《大公报》报道田汉50大寿被老板批评,于是不知天高地厚,写了一篇社评,批评“近来文坛上彼此称公称老,已染上不少腐化习气,而人在中年,便大张筵席,尤令人感到暮气”。他提出要割除文坛上的元首习气,大家埋首创造几部硬朗作品,这一下大大开罪了“文坛元首”郭沫若。

  50岁便称公称老,大摆筵席庆祝,郭公乃是始作俑者,也是党组织布置的政治任务。如今被影响全国舆论的《大公报》批评,郭沫若便以“没有节制”的诗人气魄,将全部怒火发泄到萧乾这个小毛孩身上:“御用,御用,第三个还是御用/今天你的元勋就是政学系的《大公》!/鸦片,鸦片,第三个还是鸦片/今天你的贡烟就是《大公报》的萧乾!”

  1957年萧乾被打成右派,最重要的罪行之一,就是当年郭沫若举证的莫须有的“鸦片”与“贡烟”。

  1949年之后,旗手郭沫若集无数荣誉于一身:中国科学院院长、全国文联主席、政务院副总理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全国政协副主席……他与毛泽东是诗友,经常互相唱和,是毛主席诗词的权威解读者。

编辑: 木槿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