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须弃袍的主人公是谁 曹操竟也有如此狼狈的时候
2021-03-31 10:53:07 来源:男人世界
古代有割袍断义、割席绝交的典故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割须弃袍的典故。割须弃袍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,它跟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有关。割须弃袍的主人公是谁?当时发生了什么,割须弃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?
割须弃袍的成语典故源自于《三国演义》,而这个典故背后的主人公,正是一代枭雄曹操。曹操一生雄才大略、阴险狡诈,从未有过狼狈不堪的时候,然而“割须弃袍”讲的就是曹操在战场上无比狼狈的一面。
“潼关战败望风逃,孟德仓惶脱锦袍;剑割髭髯应丧胆,马超声价盖天高。”这首诗讲的就是曹操割须弃袍的故事,这个故事发生在渭南之战中。渭南之战发生在建安十六年,当时曹操所在的南方战线接连失利,曹操向南方进兵的战略受阻,他只好将进军的目标定在了关中、凉州和巴蜀地区。
马超等人起兵抵抗,与曹操在潼关发生了一场大战。马超的军队来势凶猛,曹操在战场上被认出,先是有士兵高呼,穿着红色袍子的人是曹操。曹操听闻后,赶紧把外面那件红色的衣服脱掉了。之后又立马被人认出来,有人大呼,长胡子的人是曹操。因为害怕被大家发现变成人肉靶子,曹操竟然在紧急关头,用佩刀把胡子给割掉了。
此时,曹操割胡子的消息又传开了,紧接着马超放出消息,称长着短胡子的人是曹操,这差点让曹操成为众矢之的,曹操吓得赶紧用衣服包着下巴逃跑了。在逃命的时候,曹操跟马超狭路相逢,面对马超的追击,他吓得连马鞭子都扔下了,经历了一番惊险刺激的追逐战后成功逃脱。这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关于曹操割须弃袍的典故。其实这个典故在正史中并无记载,后人猜测应该是《三国演义》虚构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