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曹丕篡汉和司马代魏一报还一报 两者没有本质区别(4)

2017-07-03 15:51:25 来源:男人世界

  曹操崛起于乱世,时势造英雄,英雄造时势。东汉末年,外戚宦官弄权,争夺愈烈,势同水火,及至桓、灵继位,国祚日衰,局面愈发不可收拾。加之地方豪强横征暴虐,兼并土地,使民不聊生,冻馁饥死者尸横遍野。后来黄巾起义爆发,朝廷兵匮将乏,只好发诏令诸侯兴兵讨贼,等到黄巾军被平定,诸侯亦八方蜂起,已成尾大不掉之势。董卓之祸后,汉献帝和百官颠沛流离,若丧家之犬。这时曹操如及时雨一般闪亮登场,诛吕布,灭袁术,败袁绍,挟天子以令诸侯,权倾朝野。然曹操从来未生篡汉之心,到死也未行废君之事,终身率天下而朝汉帝,犹文王事殷纣。曹操有句很有名的话:“假如天命在孤,孤愿为周文王也。”这也应该是他的肺腑之言。所以,曹操权压汉献帝,而天下之人不以他为逆,投奔者络绎不绝,忠勇之将愿效命疆场,智能之士愿出谋划策。为什么天下之才都愿意到老曹麾下谋发展建功业呢?因为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,大家都清楚汉室气数已尽,魏氏终将取而代之。

司马懿剧照

  司马懿就不同了,曹操观天下大乱,兴兵讨贼,扫平四海,统一八方,平生之愿是让老百姓安享太平,不受战乱之苦。曹操壮志未酬身先死,接班人曹丕、曹睿又都不长寿,给司马氏篡权造成了可乘之机。这个时候,天下人心归魏已久,曹睿临死,把司马懿叫到床前,嘱咐他辅佐幼帝,以尽肱股之力,司马懿并未殚心竭虑辅佐幼帝,反是心怀祸胎,乘曹爽之隙夺权,垂手而得魏氏之帝业。司马氏当权后,司马师、司马昭等遗传了司马懿的残暴基因,为了巩固统治,清除曹魏的势力和影响,采用血腥的高压政策,特别是对于文人士族,凡不愿依附者,必欲除之而后快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嵇康就是被司马昭杀害的。打天下与夺天下的两个人,自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孟德之重在德,有点儿理想主义色彩;仲达之要在达,细品就是实用主义。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孟德与仲达实则形似而神不似。通俗说法,前者是大英雄,后者是野心家。

编辑: 斑马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