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鸿门宴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(3)

2017-06-11 16:09:27 来源:男人世界

  按理来说,项伯在险难之中不忘张良,本是高尚的报恩表现,但他却忽略了两个问题——秦灭以后,刘邦与项羽各自的势力不断发展,此时,刘邦先入关中,已与项羽形成对立之势。自己是楚军高级将领,且是项羽之叔父,当朋友之谊、政治利害、亲情利害相冲突时,他选择朋友之谊未必妥当;二来,他可以找出多个借口让张良离开霸上,未必非要将军机泄露给对方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项伯其实就是断送了项家江山的那个人。

  刘邦得知此事后,自知力量不敌,于是便决定从项伯处下手,将其选定为行事突破口。他以三寸不烂之舌,巧妙地解释了产生误会的事情,而且明确地表示,自己根本没有称王之心,驻军于霸上,只是在等待项羽大军到来。接下来,他对项伯许下约定,决定与其结为儿女亲家。此时的项伯被对方的甜言蜜语所惑,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,甘愿充当起双方和解的中介人,并提出让刘邦亲自到鸿门向项羽道歉的建议。

  于是,便有了次日鸿门宴上的表现。范增不断暗示项羽,让其乘机杀掉刘邦,而项羽此前已被项伯说服,认定刘邦对自己忠诚,因而根本不顾范增的暗示。当范增召来项庄即席舞剑时,项伯早已看出了范增要杀刘邦之真意,立即拔剑对舞,保护刘邦——在他看来,保护自己请来的客人,是仁义的表现,更何况自己与刘邦已结为亲家,自然更不能杀。

  随后,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宴会。趁樊哙与项羽对话之时,刘邦尿遁。范增随后大怒:“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。吾属今为之虏矣!”

 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?

  一席鸿门宴,引发后人最多感叹的,是项羽放走刘邦——到底是妇识短见还是丈夫义举?在现代楚汉研究中,主流看法多认为,项羽的确有妇人之仁,且不听臣言,狂妄无礼,刚愎自用,最终输给了刘邦,落得惨死乌江畔的结局。

  但事实上,在鸿门宴上,项羽还真是不能杀刘邦。

  项羽此前对宋义痛下杀手,是因为有范增与全军将士的支持;坑秦降卒能成功,也是因有多路诸侯军襄助。如今,若他要杀刘邦,各路诸侯未必会帮他。当时,项羽与刘邦都是怀王手下的将军,换句话来说,他们的矛盾只是人民内部矛盾,而且两者的矛盾并没有公开化。更重要的是,项羽当时年龄尚小,只有二十几岁,他虽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,但在政治上却非常稚嫩。

  当刘邦亲自带珍宝至鸿门谢罪,并同时将功劳与称王的资格拱手相让时,刘邦早已占据了道德优势——怀王有约在先,先入关中者为王,刘邦根本不需要这样做。刘邦此时将自己包装成了道德完人,并声称自己是在为项羽打前阵。更重要的是,他当时入关中以后,并没有据守咸阳。这就直接证明了他并无称王关中之欲望。

编辑: 木槿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