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屈原到底姓什么 解读历史上芈姓和熊姓的关系(3)

2017-04-29 10:13:57 来源:男人世界

  按照汉代《说文》的记载:“姓,人所生也。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,故称天子,从女从生。”“母感天而生子”,说明“姓”最初产生于只知其母、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,这从留存到如今的历史悠久的古姓多是“女”字旁就看得出来,譬如 “姬”(黄帝)、“姜”(炎帝)、“姚”(舜帝)、“姒”(大禹)等等。

  氏作为姓的分支,其产生时间自然要晚于姓。中国社会历经夏商两代的发展,到西周形成一种主要实行于卿大夫阶层的宗法家族制。所谓“姓者,统其祖考之所自出;氏者,别其子孙所自分”,一个是标其祖所自出的“姓”,另一个是别其子孙所自分的“氏”。这一出一分,说明“姓”就是代表这宗法制度中一个宗族始祖的所在,而“氏”则成为自其始祖所繁衍、分化出来的子孙后代的称谓,至于“氏”名的来历则是五花八门,如以邑为氏和以官为氏皆有,不一而足。

  氏乃是尊卑等级的标志。宗法有大宗小宗,一宗族随其族丁繁殖另立小宗以成新宗族,自称氏,在祭祀祖先时须受宗主之统率。譬如春秋时期鲁国(姬姓)的孟孙、季孙二氏都是鲁桓公后裔(与叔孙氏一起号称“三桓”),相对于公室是小宗;而孟孙氏之下又包括子服氏,季孙氏之下又包含公父氏。而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,与王室同出一源的芈姓小宗为了与之区别,便称为昭、屈、景三氏(所以屈原是“芈”姓、“屈”氏)。这就形成了“氏以别贵贱”的局面。

  与之相对的则是“姓以别婚姻”。周代实行“同姓不婚”制度,这是宗法等级关系在婚姻制度上的体现,贵族们可凭借这种体现,促使异姓宗己,小宗祖大宗,以宗法制度上的等级差异来实现政治统治的一致,也就是《礼记》中的“昏礼,万世之始也。取于异姓,所以附远厚别也”。

编辑: 斑马

分享到